“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这项公益事业中来,用自己身体微小的疼痛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和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。”廖兴平如是说。廖兴平是我市第5例、男性第3例造血干细胞捐赠者,成功为上海市一名3岁儿童捐献了造血干细胞。
时隔九年终于配型成功
2014年,36岁的廖兴平,在我市一家白酒销售公司上班。廖兴平夫妇有一个可爱乖巧的女儿,今年已经12岁。作为一个丈夫、一个父亲,廖兴平比谁都了解,一个家庭少了谁都不行,缺一不可。正是出于爱心和责任的原因,促使廖兴平作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。廖兴平于2005年加入中华骨髓捐献者资料库(以下简称骨髓库),当初加入骨髓库是出于热心,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帮助别人渡过难关。
9年的等待,当年的热心之举终于等来了帮助的对象。2014年2月,当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,廖兴平兴奋不已。“作为一名父亲,我不希望有孩子受到伤害,受到病痛的折磨,想到我有可能挽救一个幼小的生命,我非常荣幸。”
非血缘关系之间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非常小,比中彩票的概率还低。廖兴平说:“这么低的概率下配型成功,是上天要我去拯救别人的生命,我责无旁贷。”配型成功后,自贡红十字会给廖兴平科普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,廖兴平自己也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,最终毅然作出捐献决定。
家人朋友支持 三小时完成采集
廖兴平的妻子是市一医院儿科的护士,作为医护工作者,妻子对他的行为给予了支持,“给了我非常大的勇气去捐献造血干细胞。”廖兴平说,同事们在听说他要到成都捐献造血干细胞时,纷纷表示支持。廖兴平的一位同事告诉记者:“他这个人,用两个字就能概括——‘热心’,听说他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我们一点都不惊讶,这种义举他做得出来。”2008年汶川地震后,廖兴平曾到北川支援当地灾后重建。而从开始献血至今,廖兴平已经累计献血13次,达3800毫升。
2014年8月7日,廖兴平在妻子、女儿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伴下赶往成都,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。12日,经过5天的“煎熬”,廖兴平走进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手术室。三小时过后,廖兴平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。回想起从手术室出来的那一刻,廖兴平说:“我当时想的是,终于完成了一桩心愿。”
让廖兴平高兴的是,虽然自己不能和接受捐赠的孩子见面,但在自己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被转送之后,孩子的父母还给他寄出了一份小礼物和一封信。廖兴平认为,礼物表达了孩子一家人的谢意,不过那封信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,是对自己爱心最大的回报。
廖兴平介绍了他在手术室内的捐献过程。廖兴平说,捐献造血干细胞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可怕,医生用和平时献血差不多大小的针头,插入双手肘关节处的血管,通过对血液的抽取,在专业仪器的分离之下,将造血干细胞分离,并将大部分血液返还于自身,这就是一个血液的“外部”循环而已。廖兴平同时呼吁,希望有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公益事业当中。